大力推進基礎測繪 鞏固發(fā)展根基
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基礎測繪工作全國聯動、碩果累累的5年。5年來,各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觀大勢、謀大事、強基礎、利長遠,推動基礎測繪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大力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為建設智慧中國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成
2017年4月,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一期工程圓滿完成,通過竣工驗收。經過4年多建設,構建了由360座基站組成的國家衛(wèi)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和由4500點組成的衛(wèi)星大地控制網,組成新一代國家大地基準框架。布設12.6萬公里的國家一等水準網,新建、改建26327個高程控制點,形成國家現代高程基準框架。其中橫跨新疆、西藏、青海3省區(qū)沙漠及無人區(qū),長達5460公里的水準環(huán),是目前世界上最長、平均海拔最高的水準環(huán),在本次工程中實現了閉合,達到了我國一等水準觀測的歷史最好水平。新建50個國家重力基準點,完成100次絕對重力測量,進一步完善了國家重力基準體系。建設國家測繪基準管理服務系統,實現了測繪基準數據傳輸、存儲、處理、服務一體化和實時化。現代測繪基準工程的實施,顯著提升了我國大地基準、高程基準和重力基準的現勢性、完整性,初步構建了高精度、三維、動態(tài)的現代化測繪體系,改變了傳統繁重的測繪作業(yè)模式,極大地提升了測繪生產效率,測繪基準保障服務能力實現歷史性飛躍。
為加強測繪基準的動態(tài)維持,提供高精度衛(wèi)星導航定位服務,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利用現代測繪基準工程、海島(礁)測繪工程以及陸態(tài)網工程等建設的衛(wèi)星導航定位基準站,構建了國家衛(wèi)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同時統籌各省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和地震、氣象等部門建設的2300余座基準站資源,構建了由2700座站點組成的衛(wèi)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建成了1個國家數據中心和30個省級數據中心,共同組成全國衛(wèi)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該系統是目前我國規(guī)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的導航定位服務系統,能夠兼容北斗、GPS、格洛納斯、伽利略等衛(wèi)星導航系統信號,具備了面向公眾的實時亞米級導航定位和面向專業(yè)用戶的厘米級毫米級定位服務能力。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實現常態(tài)化更新
為進一步滿足經濟社會發(fā)展對高現勢性地理信息的需求,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于2012年組織開展了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項目,每年對覆蓋全國陸地國土的1:5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進行更新,重點要素現勢性保持在1年內,一般要素現勢性保持在2至3年內,每年推出一版最新的數據庫成果。基于1:5萬數據庫增量信息,實現了1:25萬和1:100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聯動更新。截至2016年,國家局已組織完成5次1:5萬數據庫更新、3次1:25萬數據庫更新和2次1:100萬數據庫更新,進一步豐富了數據內容,保持了數據現勢性,更好地為各界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從2016年起,積極開展1:1萬和1:5萬聯動更新生產試驗,探索實踐聯動更新的技術方法、組織模式等,逐步推動國家和省級基礎地理信息聯動更新全面展開。
通過項目實施,構建了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動態(tài)更新與聯動更新技術體系,建立了基于數據庫增量更新和聯動更新的技術方法和工藝流程,形成了國家與省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優(yōu)勢互補、測繪地理信息部門與相關部門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進一步豐富了地理信息資源,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應用成效顯著,大大提升了測繪地理信息保障服務能力和水平。
遙感影像獲取應用及時有效
國家基礎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成果是測制和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建設和更新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重要信息源,也是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
5年來,測繪地理信息部門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大力推進共建共享,完善影像采購政策,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參與影像采集,逐步完善遙感影像獲取體制機制,累計獲取航空攝影資料375萬平方公里、5米分辨率衛(wèi)星影像102萬平方公里、優(yōu)于2米分辨率衛(wèi)星影像244萬平方公里,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及時有效的遙感影像保障服務。
國家基礎航空攝影資料為國家1:5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與更新、1:1萬地形圖測圖與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數字城市建設以及海島(礁)測繪、地理信息應用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項目提供了及時、可靠的基礎數據源;為災害監(jiān)測、災害評估與救援、災后重建等提供直觀的信息。在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魯甸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救災過程中,國家局緊急調動衛(wèi)星和無人機,第一時間獲取災區(qū)影像數據,及時提供給國務院及地方救災指揮部門,滿足了災害緊急救援、災后重建規(guī)劃的需要;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全國水利普查、經濟普查、國防建設等無償提供了大量影像成果資料,得到各方一致好評。
測繪人員正在進行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工程水準聯測
省級基礎測繪取得長足進展
5年來,各?。▍^(qū)、市)測繪基準建設進展明顯。有29個?。▍^(qū)、市)開展了實時定位精度達厘米級的衛(wèi)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建設;30個省(區(qū)、市)開展了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工作;結合基準站網建設和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大部分省份開展了GPS C級網建設和三等水準聯測工作;27個?。▍^(qū)、市)已完成省級基礎測繪成果向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轉換,各地高精度位置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省級基礎地理信息資源不斷豐富。1:1萬數字線劃圖數據新增覆蓋133萬平方公里,已有558萬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實現了1:1萬數字線劃圖數據覆蓋,占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58%,其中23個?。▍^(qū)、市)實現全域覆蓋;有30個省(區(qū)、市)完成了省級數據庫建設,27個?。▍^(qū)、市)開展了數據庫更新工作,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山東、遼寧、廣東、福建等?。ㄊ校崿F年度更新;省級1:1萬數據整合轉換工作基本完成,實現了數據要素內容分類、數據模型表達、坐標系與數據組織等方面的規(guī)范統一,為多尺度數據庫聯動更新和國家、省地理信息協同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測繪地信服務領域不斷拓展
在加強數據資源建設的同時,各級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大力推動地理信息資源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節(jié)約了大量財政資金,贏得社會各界好評。
建設開通了全國測繪成果目錄服務系統,為社會各界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查詢檢索服務;開發(fā)公眾版地圖,滿足百姓旅游出行和日常生活的需求;開展部門間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深化測繪成果推廣應用;打造國家動態(tài)地圖網、減災地理信息網等公益性地理信息服務門戶網站,建成天地圖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為社會各界和公眾提供權威、可信、標準的地理信息服務。
國家1:5萬、省級1:1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廣泛應用于政府決策、電子政務、資源勘查、土地調查、水利普查、主體功能區(qū)規(guī)劃、交通運輸、能源利用、地質災害防治、環(huán)境保護、應急救災、基礎設施建設、科學研究、國防建設等領域,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測繪地理信息保障。在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海南臺風、云南魯甸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等應急救災過程中,利用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成果制作提供了逾萬幅專題地圖,以及大量災區(qū)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為應急指揮、災后重建提供了及時、有力的保障服務。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為主動服務新農村建設,連續(xù)組織開展76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測繪保障服務示范項目,先后出臺多項政策性指導意見,發(fā)布技術大綱,明確工作原則,全力組織實施,建設內容立足當地實際、突出特色效益、服務方式主動、服務定位精準,有效拉動了示范工作的蓬勃開展。截至目前,累計完成59個項目,共完成影像獲取17044.8平方公里,各類地形圖和影像地圖約107279幅,專題地圖約894幅,建立了數據庫46個,編制出版《金色的熱土——新農村建設測繪地理信息保障服務》書籍,43個項目建設縣域基礎地理信息平臺、38個項目開發(fā)涉農地理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成果應用到了建設規(guī)劃、環(huán)境保護、國土資源、應急指揮、綜合管理、農林水利、旅游交通、招商引資、政務信息化、公眾服務等20多個部門與領域,在新農村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農村地區(qū)得到廣泛應用,成為了展示新農村風貌的靚麗名片、基層政府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廣大農村群眾提高生活質量的便利幫手,更是優(yōu)化農村經濟結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傳承優(yōu)秀農耕文化的有力推手。與此同時,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積極契合中央總體構想,助力三農發(fā)展實際,落實生態(tài)文明建設,堅持高站位謀劃、高標準推進、高水平管理,轉變發(fā)展思路,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開展測繪美麗鄉(xiāng)村試點工作,并通過試點工作積累經驗為后續(xù)推廣奠定基礎,打造集決策、專業(yè)、公眾地理信息服務于一體的測繪美麗鄉(xiāng)村地理信息服務體系。
本文由南京環(huán)球測繪儀器有限公司整理發(fā)布
更多相關
繼2019年RTK大單后,又發(fā)貨1000臺!南方測繪再次拿下印尼國土資源部大單
為了滿足印度尼西亞土地局提升土地認證的效率 印尼再次全球采購大批RTK 2020年4月 南方測繪再次拿下1000臺的RTK訂單 在當前這個特殊的時期下 20天的時間內 生產基地迅速完成...
軟硬件結合,讓測繪更高效——思拓力RTK與工地通路測APP的全新搭配
隨著建設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傳統的測量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工程測量的需要,要求更高、更精確、更快捷的測量方法成為行業(yè)的迫切需求。測量行業(yè)的進步不僅僅是硬件上的更新換代,同時應用軟件上的開發(fā)和發(fā)展更好地實現測量...
中緯ZT80A4全站儀有哪些優(yōu)勢?
中緯ZT80A4全站儀作為一款高性能測量儀器,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實用的功能,在工程測量領域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特點。以下是其主要優(yōu)勢:1.高精度測量測角精度高:采用絕對編碼測角技術,測角精度達到2&quo...
測繪技術在服務海洋經濟中揚帆啟航
河北是北方重要的沿海省份,海岸線長487公里。近年來,隨著環(huán)渤海地區(qū)加速崛起,京津冀協同發(fā)展穩(wěn)步推進,河北省沿海地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海洋經濟發(fā)展揚帆啟航,蓬勃發(fā)展?! 〗洕ㄔO,測繪先...
細數我國四十年間的測繪成就
40年風云激蕩,舊貌換新顏。在改革開放號角的催征下,中華兒女團結一心、艱苦奮斗,在神州大地譜寫錦繡詩篇?! y繪地理信息事業(yè)40年的發(fā)展同樣異彩紛呈。尤其是基礎測繪工作的嬗變和飛躍,堪稱測繪地理信...
打造測繪發(fā)展新引擎 測繪科技成果創(chuàng)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緊緊圍繞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大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把科技創(chuàng)新擺在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高度,團結帶領全國廣大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同心戮力,砥礪前行,測繪地理...
港珠澳大橋順利開通,是測繪工作者的驕傲!
10月23日上午9時,超級跨海工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歷經14年籌建,正式宣布開通。它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里,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
三維激光掃描儀的結構通常包括哪些組成部分?
三維激光掃描儀是一種用于創(chuàng)建物體或環(huán)境三維模型的精密設備。這類設備廣泛應用于建筑、考古、工程、制造、醫(yī)學、電影制作等多個領域。其核心功能是通過發(fā)射激光束并測量反射回的光束來構建目標的三維圖像。三維激光...